首页
-> 报告查询 -> 报告查看
| 关于快速离机概念及保障问题的报告 |
|
|
|||
报告类型: |
管理人员
|
||
事件类型: |
安全管理
|
||
|
|
|||
事件经过: |
近期行业内发生多起地面阶段锂电池起火冒烟的不安全事件,需要快速离机或撤离。鉴于快速离机程序发生阶段的特殊性,需要机组与地面相关单位协同配合,才能有完整的处置链条。
但目前行业内对快速离机的概念了解程度不一,可能与应急撤离的概念混淆。此项工作又涉及多家单位,各单位同行在沟通中难免存在用词过激、反应多度情况。建议涉及该程序的单位,例如航司、机场、空管等单位梳理内部相关程序,加强内部宣贯,熟悉相关内容,避免信息接收和传递错误,确保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
||
|
|
|||
专家点评: |
感谢您的报告! 参照某航司《运行手册》中快速离机相关章节,可知快速离机是一种预防措施,为预防机上或机外的不正常情况升级为紧急情况,故要求旅客和机组成员立即、快速离开飞机。快速离机并不是应急撤离,应急撤离指使用所有可用的应急出口,以90秒内撤离所有机上人员为目标的离机。机长宣布快速离机指令,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廊桥、客梯车或滑梯执行快速离机,而机场、空管等单位需要做什么工作以配合机组执行快速离机,并未在某航司《运行手册》中体现。国内机场要承担应急救援指挥相关职责,要修订和管理机场应急救护预案,负责机场应急救护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管理。但快速离机并不属于应急撤离,而机组决定快速离机时又需要机场等地面单位给予及时反应和配合,因此您提出的建议是有意义的,个人认为航司应主动对接机场方就快速离机程序进行沟通确认,达成共识,便于未来发生快速离机情况能迅速反应、避免态势升级。
报告中提及的“快速离机”出自《客舱运行管理》文件,该文件2019年1月25日发布生效,最新版本为2025年1月1日生效的AC-121-FS-131R1版,文件中涉及“快速离机”的部分为“客舱机组在非正常和紧急情况下向旅客提供信息和指令,提高他们在发生事故时的反应和生存能力。非正常和紧急情况包括:(1)火灾、烟雾/浓烟;(2)客舱压差问题;(3)预期的和非预期的紧急着陆/迫降;(4)撤离 (陆地和水上);(5)机组成员丧失能力;(6)快速离机。”文件未对“快速离机”进行定义,“快速离机”部分内容在版本更新中不涉及修订。 综上,建议航空公司应在运行手册中明确“快速离机”定义,并区分于应急撤离,对客舱机组提供明确操作指导;如程序中涉及公司其他单位,应确保手册程序接口一致性。 |
||
|
|
|||
| 我要上报 | 打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