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查询 -> 报告查看

托运行李中锂电池物品的管理

 

报告类型:

管理人员
 
 
 

事件类型:

危险品与货物运输
 

 

事件经过:

    关于国际航班旅客托运行李中携带含锂电池相关物品的风险管控 今年以来公司多次收到国际中转国内航班,在国内安检时查出旅客托运行李中含有锂电池等危险物品的报告,目前公司针对此类报告均会主动沟通国外机场安检,但是部分机场回复机场的安检标准是按照LAG进行筛查,而不是IATA的DGR,其目的是将重点放在诸如爆炸物等高风险物品上,对于锂电池设备机场安检不会进行特别的管控,多次沟通后机场方仍坚持对安检设备和程序都不会有任何改变,如果航空公司有特别的规定或要求,应该由航司主动通过销售和值机环节对乘客进行提示,但是实际情况是通过提示的方式对旅客进行提醒的效果有限,此类问题仍时有发生。 请教行业专家对此类风险管控有无好的推荐措施或建议。
 

 

专家点评:

    

感谢您使用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反馈问题。

全球大部分机场的危险货物安全航空运输相关规定与ICAO 的TI《危险货物安全航空运输技术指南》保持一致,且ICAO TI规定参与国际危险货物空运的主体,无论所在国家是否为 ICAO成员国,只要其服务的航班涉及 “国际航线”,就必须遵守TI的统一规则。基于以上规则,我们有理由怀疑报告中提到的“部分机场”安检标准违反了TI。但作为国内航司,只能加大宣传提示,要求值机人员在办理乘机手续时针对托运行李中的锂电池物品向旅客进行口头提示、签署告知书等,并检查托运行李的标记标签。建议航司将涉嫌违反TI要求的情况反映给民航局运输处,请局方予以协助,向对方机场发布正式函件,要求机场方遵守TI。

中国民航相关标准较境外更为严格是对民航运输安全的有力保障。根据相关统计,2024年行业发生的66起危险品航空运输事件中,锂电池相关事件占比高达77%,强化锂电池运输风险管控,严格随身和托运行李的安检检查势在必行。

针对报告提到的国际中转国内航班,强化旅客告知是解决源头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建议如下:

1. 航司及其销售代理应从购票环节开始强化旅客告知,很多告知是基于合规性的在某个地方呈现,可以增加必须阅读的弹窗提示,后台设置阅读时长下限,在航司主动推送给旅客的行程信息短信中增加相关提示;

2. 办理中转业务时,很多危险品告知是以警示牌、电子屏的形式,由地服人员基于合规性的完成提示,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主动询问告知,并对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警示等。

3. 加强对销售代理及值机环节旅客告知的检查,避免为了销售,以及值机、中转办理效率,弱化旅客告知。

 

  我要上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