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查询 -> 报告查看
关于飞机推出中开车的建议 |
|
|||
报告类型: |
其他人员
|
||
事件类型: |
航空地面安全
|
||
|
|||
事件经过: |
全国机场,有的可以边推出边开车,有的就不行,建议统一,边推边开车能提升效率,节能减排。
|
||
|
|||
专家点评: |
感谢报告人对航空安全的关注和思考。 针对报告内容,SCASS邀请空管方向专家分析回复如下: “边推出边开车”模式具有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等优点。但是该模式运行同时伴有安全风险和运行限制。主要的安全风险包括:(1)发动机启动时可能产生尾流吸入或人员误入危险区,导致地面人员伤亡风险;(2)飞机非正常位移风险,如机组未及时设置停留刹车,可能导致飞机滑动或碰撞设备。主要的运行限制包括:(1)机坪区域限制,部分机场机位布局复杂或滑行道较短,缺乏足够的空间和条件实施边推边开。(2)管理能力不足,需协调机务、机组、管制等多方操作,若培训或流程规范不到位,易引发安全隐患。 “边推出边开车”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效率,但需平衡安全风险与管理能力。上级主管部门也在通过规范性文件引导机场科学评估风险,逐步推广该程序。未来,随着技术的投入(如SMGCS地面引导系统),边推边开或将成为更多机场的选择。 此外SCASS 也邀请机场方向专家分析,回复如下: “边推边启动”保障方式,预计可为每个航班节约2-3分钟时间,对于提高航班出港效率、提升航班正常率有一定优势。但业内对“边推边启动”方式一直存在较多争议,因该种保障方式对管制、机组、机务三方间信息传递,机务人员站位,发动机启动时机等要求更为严格,人员伤亡及设施设备损伤风险较为突出。 发动机运转状态下,一是人员站位、转弯角度等因素会增大机务人员被发动机吸入的伤亡风险,二是易吸入地面的碎石、工具或其他异物(FOD),导致发动机损坏。三是在推出过程中,受发动机推力反作用影响,牵引杆和牵引车均需承受额外的双向作用力,可能导致牵引杆剪切销剪断,甚至损坏飞机起落架。 目前,国内存在部分保障单位使用“边推边启动”保障方式,并通过建立标准SOP、人员培训,改进保障设备如使用无线耳机、无杆牵引车、配备对讲机等方式进行风险管控,确保风险能够处于可接受水平。但业内目前整体安全压力较大,各保障单位对于运行效率提升和安全风险接受程度以及对风险管控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整体推行“边推边启动”保障方式难度较大,建议机组以保障单位要求为准。 综上,结合上述专家建议和国内实际运行情况,边推出边开车的保障方式具有一定的优点,但鉴于各机场运行情况和保障能力的差异,整体推行存在一定的难度。
SCASS欢迎大家踊跃提供好的运行经验与安全建议,让我们共同携手为提升行业安全贡献力量。
|
||
|
|||
我要上报 | 打印 |